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陣頭為臺灣重要的傳統,迎神賽會、民俗節慶少不了陣頭,它也是最貼近我們的庶民文化及信仰,其價值不言而喻。傳藝中心基於保存與活絡傳統藝術使命,自110年起辦理「鬥陣趣」活動,就是希望透過各式陣頭主題展現其獨特的藝術性及主體性,讓陣頭藝術薪傳永續。她指出,112年時逢兔年,策展主題鎖定「動如脫兔」般的三太子以及各式神童陣頭,展現傳統敬神與現代趣味並融的活動。傳藝中心特別感謝中華文化總會、臺北市士林區公所與士林區三大重要宮廟-士林慈諴宮、財團法人台北市士林神農宮、芝山巖惠濟宮連續三年的協助與支持,也感謝里長們熱情的參與,相信這條路大家會攜手共進,希望「鬥陣趣」能成為未來的活動品牌,讓大家每年都期待的盛會。歡迎大家能夠踴躍參加,來臺灣戲曲中心看看為大家準備的禮物,感受最美的藝陣文化,在臺灣戲曲中心每一年開花結果、世代傳承。
「2023鬥陣趣:神童派對」活動展現多元豐富的神偶文化,邀請知名藝人澎恰恰、許效舜,以及柯大堡、劉胤含擔任宣傳大使,希望帶動當代的陣頭流行。11月11、12日二天的匯演內容集結了全臺23組團隊、超過100組神偶齊聚,邀請團隊遍及臺灣北(基隆、臺北、桃園)、中(臺中、南投、雲林、嘉義)、南(臺南、高雄)、東(宜蘭),以及難得渡海而來的外島地區(金門),海陸空飛天遁地神童齊聚,展現全臺各地具代表性的神偶陣頭文化,今年做為協辦主廟的士林慈諴宮也特別加映一場融合廟會神將文化及舞蹈的精采演出。傳藝中心也指出,近年傳統藝術與民間文化走入校園,將庶民陣頭美學也帶入鄉土文化教學中,在本次的神童派對中更欣見陣頭文化向下傳承扎根,成果豐碩,參與活動的就有臺南市太子國中、桃園市大溪國小,更有來自宜蘭縣宜蘭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打造名符其實的神「童」派對。而孩子們青春可愛的模樣,更呈現令人欣喜的臺灣陣頭文化。
「神童派對」的重頭戲之一是11月11日(週六)上午10:00的踩街活動,屆時不僅有12組團隊、約30組神偶組成踩街隊伍,更遠從宜蘭傳藝園區文昌祠恭請文昌帝君,偕同臺灣戲曲中心三聖宮梨園祖師共同參與,自臺灣戲曲中心啟行,行經文林路、大南路至士林慈諴宮奉請三大廟主神後,再一同繞行大南路、大西路、大北路、大東路與文林路後返回臺灣戲曲中心安座參加開幕式,踩街場面將熱鬧滾滾,邀請民眾一同參與這場難得又有趣的臺式陣頭嘉年華。當天下午2:30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的開幕式內容包括【國光劇團】的淨台祈福〈五福靈官〉;【栢優座】以鼓擊、南北管、戲曲、與武術為元素,致敬陣頭藝術的〈五營極鼓陣東海〉;由【律森文化】的陳律融與大嘻哈時代製作團隊,將近年流行的嘻哈音樂結合陣頭文化,加上西洋軍鼓與神童互尬表演,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鬥陣Battle派對〉。整體內容目不暇給,絕對吸睛,也令人感受傳統神偶文化結合當代創意的時代精神。
此外,連續兩天(11/11-11/12)在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更有串聯多家網紅名店與在地店家的鬥陣市集,設計專屬於「2023鬥陣趣:神童派對」的限定餐點與創意美食,並邀請新興廟宇文創工作者,展售各式廟宇陣頭相關意象商品以及神將穿戴、絹印、捏麵人等DIY 體驗,藉由各種不同的生活面向體驗傳統宮廟文化的當代活力。現場還有「尋找三太子」系列的創意裝置藝術,歡迎大家一起來與三太子鬥陣拍照打卡,還有機會獲得驚喜打卡小禮物!
「2023鬥陣趣:神童派對」將於112年11月11日(週六)、11月12日(週日)在臺灣戲曲中心辦理,11日(週六)的活動包括上午10:00展開的踩街(臺灣戲曲中心啟行-士林慈諴宮請神-臺灣戲曲中心接駕)、上午10:00至下午6:30在戶外廣場辦理的鬥陣市集、下午3:40至6:00的陣頭匯演、下午2:30在大表演廳的開幕式(當日中午12:30起於大表演廳外票務服務區開放大表演廳入場免費索票,一人一票,索完為止);11月12日(週日)則為上午10:00至下午5:00的鬥陣市集以及上午10:30至下午2:20的陣頭匯演。邀請大家一同嗨翻士林!相關活動訊息可至活動網頁搜尋:https://reurl.cc/E16aym。
2023鬥陣趣:神童派對
活動時間:2023/11/11(週六)至11/12(週日)
活動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中華文化總會、臺北市士林區公所、士林慈諴宮、財團法人台北市士林神農宮、芝山巖惠濟宮
策展規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2023鬥陣趣五大亮點
(一)海陸空飛天遁地陣頭齊聚:本次活動展現多元豐富的神偶文化,集結全臺23組團隊、超過100組神童齊聚,不僅有三太子,還包括充滿著濃厚臺灣草根氣息的仙翁、土地公、鍾馗爺、濟公、藥童、招財進寶、醉彌勒等各種陣頭,以及融合當代流行文化的電音三太子與超炫飛天三太子;參加活動的神童有陸地上跑的、空中飛的、還有從外島金門渡海而來的,海陸空飛天遁地神童齊聚,展現全臺各地具代表性的神偶陣頭文化。
(二)神童踩大街神明來助陣:11月11日(週六)上午10:00的踩街活動不僅有神童大隊-共計12組團隊、約30組神偶組成踩街隊伍熱熱鬧鬧踩大街,更從宜蘭傳藝園區文昌祠恭請文昌帝君,偕同臺灣戲曲中心三聖宮梨園祖師,以及迎請士林三大宮廟(士林慈諴宮、士林神農宮、芝山巖惠濟宮)主神參加踩街及開幕式,邀請大家與神同行、歡喜開趴!
(三)傳統陣頭文化向下扎根:臺灣的陣頭文化多元繽紛,尤其在各地廟會慶典中可見其豐美的民間活力,而近年傳統藝術與民間文化走入校園,將庶民陣頭美學也帶入鄉土文化教學中,在本次的神童派對中更欣見陣頭文化向下傳承扎根,成果豐碩,參與活動的就有臺南市太子國中、桃園市大溪國小,更有來自宜蘭縣宜蘭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打造名符其實的神「童」派對。孩子們青春可愛的模樣,更呈現令人欣喜的臺灣陣頭文化。
(四)陣頭尬嘻哈求新求變:集結三大特色節目,絕對吸睛的開幕式,內容包括【國光劇團】的淨台祈福〈五福靈官〉;【栢優座】以鼓擊、南北管、戲曲、與武術為元素,致敬陣頭藝術的〈五營極鼓陣東海〉;由【律森文化】的陳律融與大嘻哈時代製作團隊,將近年流行的嘻哈音樂結合陣頭文化,加上西洋軍鼓與神童互尬表演,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鬥陣Battle派對〉。整體內容目不暇給,絕對吸睛,也令人感受傳統神偶文化結合當代創意的時代精神。
(五)網紅名店齊聚鬥陣市集:串聯多家網紅名店與在地店家的鬥陣市集,設計專屬於「2023鬥陣趣:神童派對」的限定餐點與創意美食,例如:溫咖啡、魚刺人、憨仔車輪餅、甜宇宙手作餅乾等,並邀請新興廟宇文創工作者,展售各式廟宇陣頭相關意象商品以及神將穿戴、絹印、捏麵人等DIY 體驗,藉由各種不同的生活面向體驗傳統宮廟文化的當代活力。現場還有「尋找三太子」系列的創意裝置藝術,歡迎大家一起來與三太子鬥陣拍照打卡,還有機會獲得驚喜打卡小禮物。
• 2023鬥陣趣活動流程
11/11星期六 10:00-18:30踩街x市集x開幕x匯演
10:00-13:00踩街 臺灣戲曲中心啟行-士林慈諴宮請神-臺灣戲曲中心接駕安座
10:00-18:30鬥陣市集 @戶外廣場
14:30-15:30開幕式 @大表演廳•索票入場(主持人:澎恰恰、許效舜)
15:40-18:00陣頭匯演 @戶外廣場
主持人:林茂賢、安導
匯演時間/演出團隊 |
---|
15:40-15:50大溪哪德社 15:50-16:00北港閭山堂 16:00-16:10大溪慶義社 16:10-16:20士林慈諴宮 16:20-16:30羅東城隍廟謝范將軍意會 16:30-16:40北港童聯會神童團 16:40-16:50三層新勝社傳統技藝團 16:50-17:00北港朝天宮彌勒團 17:00-17:10財團法人台北市士林神農宮 17:10-17:20三星大隱鍾馗王爺廟 17:20-17:30芝山巌惠濟宮 17:30-17:40桃園八德龍山寺 17:40-18:00拚場藝術撞擊 ★慈諴宮特別加映 |
11/12星期日 10:00-17:00市集x匯演
10:00-17:00鬥陣市集 @戶外廣場
10:30-11:45、13:00-14:20陣頭匯演 @戶外廣場
主持人:柯大堡、劉胤含
匯演時間/演出團隊 |
---|
10:30-10:45九天民俗技藝團 10:45-11:00臺南市太子國民中學 11:00-11:15朴子電音三太子 11:15-11:30寶島民俗技藝團 11:30-11:45冠麗舞蹈團 ----中午休息---- 13:00-13:15金門風獅爺電音團 13:15-13:30勁騰龍獅鼓藝坊 13:30-13:35宜蘭縣宜蘭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13:35-13:50三重武聯堂 13:50-14:05桃園市大溪國民小學 14:05-14:20龍騰傳藝劇坊 |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異動之權利
• 演出團隊簡介
11/11戶外廣場陣頭匯演
- 【士林慈諴宮】千里眼、順風耳
慈諴宮主祀天上聖母,肇建於1796年(清嘉慶元年),歷史悠久,廟體為臺北市市定古蹟,又因位在名氣響亮的士林夜市之中心,讓士林媽祖廟盛名更為遠播。慈諴宮所屬軒社組織士林軒,擁有的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兩神將,歷史已超過百年,是天上聖母出巡專屬的駕前護衛,亦是該廟重要的文化資產。
- 【財團法人台北市士林神農宮】藥童、土地公
神農宮原名芝蘭廟,早期奉祀福德正神,後增祀五穀先帝奉為主神,是士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廟宇。神農宮所屬軒社是士林舊街團,廟內有一對藥童及福德正神童仔,藥童為五穀先帝採藥、練藥的左右手,作為五穀先帝出巡時的駕前侍者。
- 【芝山巖惠濟宮】招財、進寶、 土地公
芝山巖惠濟宮創建於1752年(清乾隆17年),主祀惠濟宮開漳聖王、芝山巖寺觀音佛祖、文昌祠文昌帝君,為道佛儒三教三廟合一,是臺北市士林、北投四角頭49里的信仰中心。三義樂社為惠濟宮的駕前軒社,該社有韋馱伽藍、李馬將軍等大型神將,還有一尊躼跤的福德正神及招財、進寶兩童子神偶組合。
- 【羅東城隍廟謝范將軍意會】大小鬼爺、甘柳將軍
羅東城隍廟又名慈德寺,建於1815年(嘉慶20年),主祀城隍爺。謝范將軍意會為羅東城隍廟的駕前組織,擁有謝范將軍、甘柳將軍、日夜遊巡將軍、大鬼爺和小鬼爺等神將群。甘柳將軍,作為班頭,負責捉拿鬼魂及對惡人執行刑罰;大小鬼爺為陰間之鬼差,兩者皆為城隍爺的駕前護衛。
- 【三星大隱鍾馗王爺廟】鍾馗爺、伏魔五將
宜蘭三星大隱鍾馗王爺廟主祀鍾馗王爺,該廟擁有40多尊大小、角色不同之神將、童仔,其中,以主祀神所組成「鍾馗五鬼陣」,不論就造型及陣式都相當具特色。鍾馗王爺是民間專司驅魔捉鬼之神,身著朱紅色官服,頭戴烏紗帽,或仗劍,或持扇,腳踏惡鬼,配有五位其收服的小鬼,又稱為「五鬼將軍」,替鍾馗爺拿著各式法器,如撐傘、提燈、捧印、兵器、背葫蘆等。
- 【大溪慶義社】土水仙童、濟公禪師、彌勒祖師、南極仙翁
大溪慶義社成立於1919年(大正8年),主要成員為土水師傅,早期木匠與土水業同屬一社,故與協義社共同參與遶境,後因土水社員增加,而再成立「慶義社」。慶義社的招牌童仔「土水仙童」,一位手拿批土盤及抹刀,一位手持土杓,效仿「做土水」的各種動作,是大溪當地相當具有特色的陣頭。
【三層新勝社傳統技藝團】張飛、黃忠、千里眼、順風耳
大溪三層新勝社成立於1919年(大正8年),是由大溪三層地區礦工及居民,為參與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而籌組的社頭,擁有飛龍、北管及神將、童仔等陣頭,其技藝精湛而享有盛名。張飛、黃忠為三國名將,千里眼、順風耳是媽祖的駕前護衛。因大溪慶典主神為關聖帝君且三層地區信仰中心福安宮主祀媽祖,新勝社便裝置這幾尊神偶參與大溪在地慶典來迎神鬥熱鬧。
- 【大溪哪德社】飛天三太子
哪德社之名取「哪吒聖德」之意,為大溪在地「社頭」之一,由熱愛廟會與陣頭活動的在地年輕人許黃海發起組成。「飛天三太子」運用吊車、鋼絲將三太子神偶吊起,進行騰空飛天表演從天而降,在空中做出各式高難度的特技動作,是全國首創的特色電音三太子表演型態。
- 【桃園八德龍山寺】保長公、孩囝、羅元帥
牛峰境五靈公廟位在馬祖南竿,是牛角村民信仰中心。1960 年代,馬祖鄉親陸續移居桃園,接著神明也來了,平行落地八德龍山寺。外觀仿照牛峰境五靈公廟,繼續護佑著移動的人。同時因爲故鄉宗族相連關係緊密,桃園八德龍山寺也傳承馬祖的信仰面貌,保長公及孩囝等孩童外貌的神偶,呈現著濃厚的原鄉福州文化特色。
- 【北港閭山堂】神童爺
閭山堂神童團創立於1959年,主祀巧聖先師及閭山法主,神童採自主神旁供其差役的小書童所發展而成,是全臺首創的神童團。神童特有的造型及出陣步法,吸引各地人士爭相學習,隨著跳神童技藝傳授各地,造就分團眾多的景象。神童有二尊,以髮髻數量來區分,一隻者為「一童」,身著青衣,手持拂塵、羽扇;一雙者為「二童」,身穿紅衣,手持令旗、羽扇,腳踩七星步,以顛腳輕跳方式移動,靈活討喜,是北港迎媽祖的駕前陣頭。
- 【北港朝天宮彌勒團】醉彌勒
彌勒團創設於1960年代,啟發於黃俊雄布袋戲中的醉彌勒,是北港迎媽祖的駕前陣頭。彌勒團有三尊彌勒佛,分別著黃、綠、粉紅色神袍,坦胸露肚,手持蒲扇、酒葫蘆,以醉步行進,左搖右晃、忽走忽停,拜廟以仰頭飲酒動作,又稱「醉彌勒」。搭配「人若是心內結歸球,就要喝酒,嗜一下,嗜一下,多好你甘知…」歌曲舞跳,藉以傳達人生豁達意境,並提醒世人珍惜當下。
- 【北港童聯會神童團】大小神童爺
童聯會成立於1992年,粧塑北港天上聖母及神童爺敬奉,成立之初係號召北港在地青年與台北聖母宮共組神童團,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一同為台北聖母宮回北港進香增添光彩,並參加北港迎媽祖慶典。於2014年開始以「北港童聯會」參加迎媽祖,爾後神童出軍,執事們集思廣益,參照各地藝陣亮點特色,在原有的踩炮文化以外多增添陣容豐富性,希望讓社會各界認識北港獨特的神童文化。
- 【拚場藝術撞擊】
「拚場藝術撞擊」成團以來,皆以臺灣歷史事件做為創作主體,希望藉由不同領域靑年藝術創作者的彼此較勁與較眞,融接出新的在地藝術、庶民文化美學。此次電氣神將陣藝《狩 siù》的呈現,以人神共同守護土地的角度、創作神人共舞的藝陣,儀式性的肢體組合搭配電聲與霓光、古調與新唱,傳達眾人與眾神共承信念守護鯤島臺灣的虔敬。
11/12戶外廣場陣頭匯演
- 【宜蘭縣宜蘭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小小神將腳
在全台各地的迎神賽會之中,宜蘭向來就是著名的「神將窟」,以傳承著豐富多樣的大神尪、神將文化而聞名。宜蘭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小小神將腳,有模有樣的踩著七星步出場,個個逗趣可愛,起源於神將體驗活動的幼兒園小朋友們的表演,將為本次活動帶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可愛表演。
- 【龍騰傳藝劇坊】電音三太子
龍騰藝工坊創立於2007年,為基隆市演藝團體。將傳統民俗表演整合創新,豐富多元的表演內容,提高表演素質並保留傳統精神,融會精通各種民俗表演如舞龍舞獅、電音三太子等各類民俗表演項目。
- 【三重武聯堂】電音三太子・太子咩
「三重武聯堂」成立於2004年,為北台灣活躍一時的新興藝陣堂館,從成立初期主打的電音三太子表演,到迎神賽會常見的金獅團、金龍團、龍鳳鼓、神將團等民俗藝陣皆廣泛經營,近年來仍常出演於各式節慶活動及廟會演出。
- 【勁騰龍獅鼓藝坊】電音三太子
前身為「北投石牌德興國術醒獅團」成立於1990年代,團長蔡柳池所創立,2003年交接彭晁祥為團長並正式更名「勁騰龍獅鼓藝坊」。以炫麗的風格、優異的表演、充滿生命力與爆發力的憾人鼓聲,融合傳統慶典鼓樂及中西方音樂靈感,為觀眾帶來最生動的鼓樂視覺劇場。
- 【桃園市大溪國民小學】Q版大仙尪藝團
大溪國小的Q版大仙尪藝團之成立與發展為全國創舉,融合中西方傳統及流行樂曲,跳脫鄉土藝術的範疇,在創新樂曲和舞步中,找到全新的亮點。五尊神氣的小將軍,分別是黑臉周倉、文面關平、白衣趙雲、千里眼、順風耳,不但輕量化、穿戴方便,且盔甲,頭冠、盔甲、大鬍鬚等樣樣到位,引領孩子認識每一尊將軍的角色和持有的武器,穿在孩子們的身上,顯得活潑又神氣。
- 【九天民俗技藝團】電音三太子
由許振榮團長創立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原為傳統廟會陣頭團體,後致力創新與改變,傳統地方廟會陣頭走向藝術化、專業化。結合音樂、舞蹈、戲劇、武術等各項技藝,進行跨領域的交流與整合,使「廟會劇場」成為新美學,發揚臺灣傳統廟會文化新生命。
- 【寶島民俗技藝團】電音三太子
寶島民俗技藝團成立於2013年,身為南投縣傑出演藝團隊,本著龍獅文化傳承,傳遞台灣精神的初衷,由團長王亮凱帶領,透過嚴格訓練、磨練團員的心志,在舞台表演上培養自信,以「職業技藝團」為目標,期許呈現許多優質創作的演出。
- 【朴子電音三太子】電音三太子
朴子電音三太子不僅經常在全台重要的慶典和文化活動上演出,更是全國電音三太子競技擂台賽冠軍,也是電音三太子戰鬥舞的始祖,曾赴大陸南京、西安、日本東京、高雄世運、台北聽障奧運會、台灣燈會、國慶晚會及各大媒體電視台採訪表演。
- 【臺南市太子國民中學】電音三太子
新營太子宮是全台太子廟總廟,歷史悠久。在電音三太子急速竄紅之際,太子宮出資協助位於廟旁的太子國中,籌組男、女電音三太子各一隊,成立電音三太子藝陣,與地方宗教文化結合,發展學校特色,其可愛的造型及表演廣受歡迎。
- 【冠麗舞蹈團】
冠麗舞蹈團創團於2007年,由黃士益擔任團長,以推廣台灣傳統藝陣文化藝術結合創新的舞劇型態為目標,將改編後的藝陣舞劇文化推向一個新的里程碑,讓單調的陣頭藝術文化更加有故事內容色彩,期許能創作出專屬台灣人的本土舞劇。
- 【金門風獅爺電音團】電音三太子
金門電音COME BUY三太子隊在團長黃志強率領下,多次參加全國電音三太子競技擂台賽,以軍裝打扮,一出場就相當的吸睛,且創意十足和有勁的精彩表演,從群雄脫穎而出,勇奪最佳創意獎,為金門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