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拾念劇集主演2019年臺灣戲曲藝術節《大神魃.世界之夢》節目,5月24日起將透過新創南管音樂,帶面具分飾多角的表演呈現,說著閩南語、客家話、蘇州話、廣東話,「屬於遠古秘境的神話語」視聽覺震撼,帶領觀眾感受戲曲超神話境界。
源自山海經的大神魃,十年回歸榮耀再現
《大神魃》最初的創作緣起,來自編導李易修在當兵站哨時,被夏天暑熱之氣激發出靈感。旱魃的故事最早被記載在上古的神話奇書《山海經》中,她是黃帝的女兒天女魃,不受人類喜愛的旱災之神。天女魃因為致旱的神力協助父親打贏戰爭,卻被父親和眾神遺棄在人間,無法回到她位於天上的家「崑崙神山」。編導李易修延續這一則短短的神話記錄,整體結構在2008年版本為模仿神話傳說的斷簡殘編,2019年版本則改寫成旱災女神從夢境甦醒前的腦內自我對話。在這趟自我對話的旅程中,旱魃遇見了其他的神明、妖怪以及人類,她受盡了嘲諷,被欺騙、驅趕,最後還被封印在世界的盡頭「蓬萊」,直到千萬年之後世界末日來臨她才甦醒。
解構旋律,為南管提出跨時代的新譯
編導李易修與作曲家許淑慧二人曾於2008年《大神魃》作品中,首創以日本卡通音樂、崑曲為發展基底,創出新的南管音樂旋律,並首次將南、北管音樂融合於一曲,頗受南管界的稱許。2019年《大神魃.世界之夢》由二位樂師以Live Band現場演出,以節奏主導情節韻律,音色變化襯托章節氣象,在減法原則下,試圖深探從南管音樂一個一個琵琶指法骨幹或南管梨園戲足鼓基本鼓點出發的意念,與個別樂器、各種聲腔甚至是踢踏舞節奏,彼此激發出詮釋出不同的樣貌,但又深具南管傳統樂音之美。此次也與Sine.天鼓工作室合作,運用天鼓仿如老靈魂般悠遠空靈的聲響,營造出異時空的氛圍,帶領觀眾進入「夢」中。
創作古老神話語與古樸戲偶面具,帶觀眾穿梭悠遠時空直入玄秘境地
為了引領觀眾如臨遠古神話的玄秘境地,編導李易修更獨創神話語言,根據古語的聲韻原則,重新組合保留大量古漢語語音的江南方言,包括閩南語、客家話、蘇州話、廣東話,創作出「屬於遠古秘境的神話語」。另,純手工打造古樸質感的戲偶及面具,再現《山海經》裡眾多的精妖鬼怪。
精彩演員設計陣容,2019年度推薦跨領域完美演出
設計陣容集結資深服裝設計楊妤德、世界劇場設計展(WSD)燈光設計金獎得主鄧振威、文學京崑雙奏《定風波》舞台設計謝均安、跨足電影美術與特效化妝的戲偶暨面具設計孫立彤等人,為2019年版本打造一個更為簡潔卻又極有意境的異世界空間。演員陣容邀得曾獲美國丹佛郵報樂評譽為「黃金般閃耀的歌聲」女高音施璧玉、曾獲全國踢踏舞大賽團體冠軍的蕭楨潔、劇場實力唱將王詩淳等三人,輪番飾演多重角色,每人都拿出平日深藏不露的十八般武藝,將引導觀眾進入一個迷人的超神話世界。
《大神魃》曾於2008年參與國家兩廳院新點子劇展、2009年參加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連演二十三場,獲藝術節專報給予三顆星肯定。十年之後,編導李易修與南管作曲家許淑慧累積歷年創作經驗,賦予《大神魃》嶄新面貌,加入多首新作的南管樂曲、重塑肢體表演風格,打造全新的戲偶及面具,絕對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