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來,風光好 今年是「戲曲夢工場」第三屆,追溯源頭,始自2013年起舉辦的「小劇場.大夢想」。之後接棒的是「創意競演」,而自2018年起至今,則是「戲曲夢工場」。回首來時路,時時有驚喜,處處見花開。
一路行來,風光好
今年是「戲曲夢工場」第三屆,追溯源頭,始自2013年起舉辦的「小劇場.大夢想」。之後接棒的是「創意競演」,而自2018年起至今,則是「戲曲夢工場」。回首來時路,時時有驚喜,處處見花開。
「小劇場.大夢想」著意向小劇場取經,探索傳統戲曲與當代劇場、跨類別表演藝術的合作可能,並拓展更廣大的觀眾群。「創意競演」則是以傳統戲曲表演美學為基礎,廣納不同劇種及演出型態,鼓勵創作者在傳統美學的根基上,大膽新詮與再創造。脫胎於「小劇場.大夢想」與「創意競演」的「戲曲夢工場」,著眼於鼓勵突破傳統框架,創作具戲曲元素的實驗性小劇場作品,使戲曲、戲劇創作者擁有更大的空間嘗試所能、實驗所想,進而有所發揮與成長,同時也使臺灣戲曲中心成為實踐夢想的夢工場。「小劇場.大夢想」從《青春謝幕》到《賣鬼狂想》、《狂起》(2017年曼谷國際表演藝術節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創意競演」從《孟婆.湯》(第29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到《如夢初醒.孟麗君》,「戲曲夢工場」從《碰老戲-四郎》到《女子安麗》(入圍第31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假戲真作2.0》,都受到觀眾的喜愛;一路行來,風光好。
今年總共有六檔演出,從11月21日起,至12月27日止,由六個團隊在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連續六個週末接力演出,將此視為小型戲曲藝術節,當不為過。每支團隊將各自的藝術夢想化為劇場聲光,碰觸觀眾心靈,藉此向生命提問、與大家分享。
第一週及第二週為邀演團隊作品:飛人集社劇團《虗轉》、河床劇團《分身:身體實驗 #1》。前者取材自臺灣史實人物,在導演自如出入於傳統戲曲與現代偶戲的詮釋手法下,將編劇無邊際想像所提出的生命之問,立體具象地呈現在虗實的空間中。後者則是以意象劇場著稱的創作團隊,導演著意進行戲曲表演者的身體「實驗」——解放/解構戲曲的身體/程式,探索「敘事」以外的表演可能性。
接下來連續四週分別是好劇團《杜子春》、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妙玉》、山宛然劇團《偶人記》、正明龍歌劇團《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四檔演出或呈現多重度脫之後的杜子春、或讓楊牧詩作《妙玉坐禪》由文字而立體、或進入布袋戲偶的腦內思維、或挖掘人性迷惘的隱微之思⋯⋯,呈現形式則人戲、偶戲兼備,歌仔戲、客家戲、京劇、布袋戲各擅勝場,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光影/偶戲相互對話,互訴新/心曲。
花妍流燦、光影流轉,人生如是,劇場亦如是。在疫情未緩、生活緊切的秋冬之季,感謝您進到劇場來,給創作鼓勵,給生命鼓舞!
歡迎大家來看戲⋯⋯
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