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組人員在花蓮展開為期四天三夜的移地訓練
先簡單介紹一下小隊組成,四位核心創作人員包含:
導演吳子敬:現代劇場導演,繼 2023 戲曲夢工場《斷橋》挑戰歌仔戲與布袋戲的唱念後,本次以京劇的武功身段為引子發展作品。
另一位導演崔台鎬:活躍於現代劇場界的百變演員,同時身兼編導、排練指導等多工身分。
馬戲指導陳星合:合作社共同創辦人,劇校坐科八年,其後轉換領域學習舞蹈與馬戲,前太陽馬戲團表演者,近年致力於臺灣馬戲的發展。
動作設計林祐如: 現代舞蹈出身,跨足劇場表演、時尚走秀、跨媒體創作等領域,打造專屬而獨特的肢體。
◇ 四位演員各自擁有不同的身體訓練背景,在排練中交流技能並持續升級
四位要在舞台上肉身拚搏的演員:
大甜:舞台劇與音樂劇雙棲,近年跨界南管、歌仔戲等戲曲演出。
林益緣:當代傳奇劇場的青年丑角,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自幼坐科,習老戲也積極擁抱創新。
林乘寬:從小學習芭蕾舞、民俗舞,十歲起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學習傳統雜技,現以馬戲、當代舞、街舞為主要創作領域。
魏子慕:現代劇場演員,亦擔任傳統鼓藝校隊教練,現正潛心學習北管。
三名男演員剛好都是 1999 年生,被大家戲稱為「99 Boys」。因著《前方有三岔路口》締結的緣分,三月時,林益緣跟林乘寬一起參加創造焦點舉辦的第四屆馬戲自由擂台《擲著之戰》,以「京馬戲組合」的《三岔口》奪下雙人組亞軍。
冒險小隊脫離難分日夜的黑色排練空間,逃離都市叢林,拋開軋戲生態帶來的分心,在山下線及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的支持下,前往花蓮豐田大同戲院,展開為期四天三夜的移地訓練,在大自然的環繞下,盡情開拓表演的疆域。《前方有三岔路口》的跨界並非常規的「不同領域的交融」,也無意在舞台上呈現和諧的質地,而是讓黑暗成為一把保護傘,撐開一個自由的空間,從「不是馬戲的馬戲」、「不是戲曲的京劇」、「沒有戲劇的現代劇場」開始,一層層剝掉外在的功法形式,探問其核心本質,允許不同質地的演員呈現他們衝突的身體,毫無顧忌地提問,敞開心胸,我的功交換你的功,辨認與擁抱彼此的同與異。
◇ 不斷嘗試,找到跟彼此工作的方式
陳星合的馬戲課:
在熟稔馬戲的技巧前,你得先預備你的心靈。球掉了,也不要氣餒,就撿起來吧。當漏接的球滾動在不平整的水泥地板上,別在意成功或失敗,而是聚焦觀察那顆球停下的時間與方式。
崔台鎬的表演課:
打開觀察之眼,凝視身邊夥伴走路的方式,舞者、戲曲演員、現代戲劇演員⋯⋯不同背景的表演者步行的身姿體態都帶著功的痕跡。如果將這些痕跡視為最基礎的符號,演員們彼此認真觀察,你模仿我,我模仿你,那就是一種跨界的交流。
林祐如的肢體課:
動作設計林祐如擅長耐心觀察演員特質,她請魏子慕說出他某天早上的行程,其餘三位演員跟著重複話語與動作,打造「子慕的平行宇宙」,讓演員們在錯拍的節奏中,鬆綁大腦、聲音與軀體間的關係。
林益緣來分行當:
充實的創作與排練之外,冒險小隊也有很多嬉鬧玩耍的時光,烤肉、慶生、看煙火、去海邊丟石頭。駛向海邊的途中,林益緣會在車上歡唱京劇;烤肉烤到興起,四位演員開始唸鑼鼓經,分派了樂器,開始喊【四擊頭】。大家閒聊時,話題總不脫創作,聊戲曲演員小時候怎麼練功、怎麼分行當⋯⋯。林益緣開玩笑地依著臉型與氣質,幫大家分起行當――吳子敬是小花臉,崔台鎬是小生,大甜是青衣花旦,林乘寬是淨角,魏子慕是武生。在打打鬧鬧中,交換對彼此的了解,也培養互動的默契。
共創發展的第一步:
由導演們拋磚引玉丟題目,讓演員自由發揮。崔台鎬出了題:「身體語彙誕生的曖昧與誤會,讓觀眾以為你要做這件事,其實你要做的是別件事。」乍看是「山膀」,原來是曬衣服;看似要打蚊子,其實要做「十三響」。具有不同背景的四名演員時而聯合出擊,時而轉換陣營,在創作發展中拉扯摸索,讓《前方有三岔路口》有機生長。
《前方有三岔路口》共創的過程中就像不斷遭逢岔路,每次方向的抉擇都是嘗試,他們不執著於打造成熟完美的作品,而是透過似營隊似旅行的移地訓練,享受天馬行空、揮灑創意的快樂,誠實面對創作的初心,一切的起點不都是因為「好玩」嗎?他們以行動回應戲曲夢工場的策展主題「乙巳革命」,劇場的工作方式也可以這麼 fun、這麼爽!合作社的冒險小隊在探索中認真地迷路,以「輕快、幽默、有趣」為指標,預備在舞台上大鬧一場。
◇ 在三岔路口,或許有無限可能 演出資訊:
◇ 2025/09/13(六)14:30、19:30
◇ 2025/09/14(日)14:30
◇ 演出地點:多功能廳